挽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ǎn xiù,主要有以下两个意思:
1. 卷起袖子,通常表示一种礼貌的姿势,类似于拱手。
2. 妇女外褂袖口上形如袖套的装饰品。
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如宋代苏轼的《送周朝议守汉州》中提到“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以及在《醒世姻缘传》中提到“一个从绿绢挽袖中掬出八字帖”等。
挽袖在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法有哪些?
挽袖一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挽袖这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