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异地拘留

异地拘留

异地拘留

异地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逮捕等法律程序时,将被拘留人移交给与被拘留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公安机关看管的行为。以下是异地拘留的相关法律规定:

1.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时,应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后者应予以配合。

2. 拘留程序 :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必须向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发出通知,并获得其配合。

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明文件,以证明身份和权力依据。

拘留后,应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且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除特殊情况外,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3. 拘留期限 :

公安机关异地拘留的最长时间为11天。

4. 拘留后的程序 :

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

如果认为需要逮捕,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至4日。

5. 异地拘留的适用条件 :

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在异地被抓获或有其他必要在异地拘留所执行的情形。

经异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异地拘留的实施旨在确保法律执行的合法性与严谨性,同时保护被拘留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异地拘留的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和案件性质而有所不同,应遵循当地法律和程序规定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异地拘留后如何申请释放?

异地拘留与行政拘留有何区别?

异地拘留的最长期限是多久?